发布时间:2025-01-10 22:10:01 来源: sp20250110
《白鹭·三章》演出现场。主办方供图
“太精彩了,再来一个!”8月21日和22日,《白鹭·三章》在北京二七剧场连演两晚。当大幕缓缓落下,演员们眼角湿润。偌大的剧场里,许多人还意犹未尽。
今年两度晋京演出,对“小白鹭”来说,既是肯定,更是激励。而由“小白鹭”演员和厦门艺术学校2020级舞蹈班学生共67人同台演出,既显示此次演出阵容的强大,更见“小白鹭”“传帮带”精神的一脉相承。
再现经典
致敬时代展示中国形象
白鹭“飞”入京,舞动中国梦。
由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厦门艺术学校联袂打造的舞蹈诗《白鹭·三章》,以诗的意象和舞蹈的方式表达厦门“小白鹭”成长历程中凝练出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品格,展现“小白鹭”深厚的艺术创作积淀、强大的人才阵容和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
整台舞蹈诗由“白鹭伫立”“白鹭振翅”“白鹭翱翔”“白鹭奋飞”四个象征意象贯穿始终,以“诗风·时代”“诗韵·海峡”“诗境·未来”为篇章“内核”,分别用红绸、渔灯、彩带作为三个篇章的意象,呈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民族文化崭新形象。
去年12月,《白鹭·三章》在厦首演,广获好评。今年,作品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打磨。
与第一版相比,新版《白鹭·三章》重新梳理和编排了三个篇章,并把“白鹭伫立”作为整场演出的序。“直截了当点题——厦门‘小白鹭’伫立在祖国的东南海边。”总导演何颖说。
去年首演之后,一位专家提到“民族民间舞是永恒的”,让何颖的心“一下子被震到了”。
“民族民间舞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还具有现实意义。”何颖说,“小白鹭”的“根”是传统民族民间舞,更要珍视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重新编排《白鹭·三章》,她一直在思考如何把“小白鹭”的“根”传承下来,最终,“我们用‘新中式’的串联手法进行组合铺排,让观众感受‘小白鹭’对民族民间舞的态度”。
整部舞蹈诗汇集“小白鹭”建团以来在传承和创新民族民间舞蹈方面的20多个经典舞蹈作品,包含了多种民族传统舞蹈风格,是一场极富地方特色、民族风情的舞蹈盛宴。
《白鹭·三章》艺术总监黄新说,他们希望呈现的是有情感、有情怀的舞蹈作品,能带着观众共情“小白鹭”建团以来的舞蹈记忆。导演之一卓然则表示,将众多经典作品融入《白鹭·三章》是一种传承,体现舞团追求至美艺术的风格品质,以及守正创新的责任担当。
舞台上,“诗风·时代”篇章集中展示东北秧歌、横山老腰鼓等民族民间舞,浓缩中国民族文化,展现民族团结;“诗韵·海峡”篇章重点呈现闽南风情及福建的海洋文化,表现两岸同根同源一家亲的真情;“诗境·未来”篇章则是“小白鹭”走向世界的生动写照,融入了“一带一路”元素,呈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世界舞蹈艺术。
简言之,新版作品更突出时代性、包容性、国际性,表现“小白鹭”为新时代而舞、沿强国之路而翔的景象,集中展示多种民族优秀传统舞蹈,弘扬中华美学的独特魅力。
起用新生代
“靠自己的骨头长肉”
诞生于厦门的“小白鹭”,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与责任——扎根闽南,时刻以艺术的身姿传递乡愁、乡音和乡情。
在“诗韵·海峡”篇章,一盏明灯成为贯穿始终的道具,哪怕光很微小,仍能温暖人心、聚集力量。31年来,“小白鹭”也一直向着心中的那盏明灯不断前行、振翅高飞。群舞《希望之光》、闽南舞蹈集锦《厝里人家》,有着浓郁闽南风味的舞蹈,带给人们心底最深的触动。
专程赶来的观众戴小河说,“小白鹭”是厦门乃至福建的文化艺术符号、“金字招牌”,在首都看到家乡艺术团体的高水平演出,他的自豪感从心底油然而生。
此次新版《白鹭·三章》由何颖等几个年轻人担任导演,他们都是“小白鹭”培养起来的新生代中坚力量。
“这种大场合的演出,大胆起用新生代,起初的确有人担心会不会砸了‘小白鹭’多年来经营起来的‘招牌’。”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主任林乃桢告诉记者,无论是院团的成长,还是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要求,都要给年轻人机会,才能培养更多本土人才,最终“靠自己的骨头长肉”。
值得一提的是,受益于厦门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给予更多的人员、资金保障,厦门“小白鹭”得以吸收多名北京舞蹈学院毕业的优秀人才,壮大演员队伍,并聘请国内顶级艺术家加盟指导,提升艺术品质,也让年轻人有了更多近距离接触业界大咖的学习机会。
“我们始终初心不改。一代代‘小白鹭’继往开来、薪火相传,为时代而舞。”林乃桢说,“小白鹭”将坚守深入人民的创作之根,传承传统文化之魂,打磨出更多具有民族特色和风格的舞蹈作品,用心用情用功讲好中国故事、厦门故事。
(责编:王连香、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