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06:05:34 来源: sp20241123
每年投入两千余万元支持青年医生科研 “树人计划”为年轻医学人才搭台架梯
岳东升擅长用各种各样的手术刀与肿瘤交锋。35岁那年,他成为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最年轻的带组医生。他的刀法精准,在达芬奇机器人、胸腔镜等前沿技术的加持下,已主刀4000多例胸外科手术。但他觉得,这还远远不够。
手术做得几近完美,可为什么有些患者治疗效果更好一些、术后生存率更高一些,有的却不然?岳东升还在寻找另一把无形的“手术刀”——临床科研,来破解自己在临床上遇到的种种医学难题。在他看来,一台手术或许能救治一个生命,但弄清深层次的发病机理,是能拯救更多患者的大事。
这名青年医生的想法得到了有力的支持。今年这所被称为“中国肿瘤学科发祥地”的医院推出了面向青年科研人才的“树人计划”,每年投入2000余万元,汇聚各方资源,力求集聚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活跃在医学发展前沿的青年科技优秀人才。
该院副院长张晓亮说,希望打造更有吸引力的创新型医学人才聚集地,“让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更好应用于临床,为人民生命健康服务”。
医学向前发展必须要有科研推动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肿瘤新发病例约482.47万,新增肿瘤死亡病例约257.42万。新发病例中,排名前五位的是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肝癌、胃癌。肺癌在男、女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顺位中均位居首位,并且超过乳腺癌成为女性第一大常见癌种。
“每周我们科要完成100到110台手术,99%都是微创,这样的比例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的。”岳东升说。他介绍,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早期筛查更普及,很多早期肺癌被及时发现;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手术技术的快速提升,“我们医院几台达芬奇机器人一直在连续工作;胸腔镜手术无论是单孔还是多孔,技术都非常成熟”。此外,他们还使用电磁导航技术无创追踪定位肿瘤,大大减轻患者痛苦。
然而,与肿瘤的对抗中,手术只是其中一环。岳东升清楚,对肿瘤科医生而言,即使手术技术再精湛,临床上还会面临很多瓶颈,特别是中晚期癌症患者,手术治愈率不高、术后化疗获益不大,目前可采用的办法依然不多。
针对外科手术的治疗瓶颈,由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王长利教授牵头,岳东升所在的肺部肿瘤团队花了10年时间,建立起“非小细胞肺癌外科精准化诊疗体系”,显著提高了肺癌外科治疗效果。
手术之外,术前术后的辅助治疗也至关重要。他们在国际上首次开展了一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靶向治疗与化疗的临床研究,证明了对于中晚期的IIIA期肺癌患者,采用靶向药治疗的方式比传统化疗的5年存活率提高了33.69%。这项研究成果先后在世界肺癌大会(WCLC)等全世界顶级医学会议上发布,并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推动了卫生健康委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以及中国胸外科专家共识的修改与更新,使数万例肺癌病人获益。
“医学要向前发展,必须要有研究来推动。”张晓亮说。过去这些年,创新化学药物、肿瘤免疫治疗、基因疗法等新技术应用不断为现代医学打开新天地。未来医学的发展,将更深刻地依赖前沿科技创新。
真金白银打造青年人才成长加速器
青年科技人才处于创新创造力的高峰期。去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提出对青年科技人才强化职业早期支持,突出大胆使用,松绑减负、搭台架梯,为青年科技人才创造更多机会。
“未来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张晓亮说,要汇聚更多人才,更要搭建更广阔的平台,推动大家加速成长。
医学人才培养周期长、投入大,医学博士毕业年龄在30岁左右,如何让这些青年人才找到前进的方向感、快速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至关重要。
张晓亮带领调研组深入各科室进行调研,对医院青年人才临床科研工作情况进行摸底分析,一些年轻人表达了个人成长中的迷茫,他们渴望快速成长,但面临缺少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指导、获得支持的途径较少和力度不足等困惑,希望能获得更多的平台和资源支持发展。
围绕医学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以及青年人才的实际需求,今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推出“树人计划”,选树青年创新优秀人才和卓越创新人才两大类创新人才,根据专业领域和发展方向的不同,为人才制定“一人一策”的培养方案,拿出真金白银为人才打造最优成长环境。
按照计划,青年创新优秀人才培养周期为5年,每年享受10万元培养经费。卓越创新人才分4个阶段对人选进行培养,其中第一、二阶段培养期分别为3年,第三、四阶段培养期分别为5年,分别可享受每年20万-100万元不等的培养经费。
除了充足的支持经费,医院还为人才搭建科研和临床工作平台,协助其组建工作团队,支持临床科研工作。每名入选者都配有专属指导教师,并有更多机会参与国内外访学交流、开展科研转化研究等。张晓亮说:“我们打通全院资源,在科研、临床工作上给予人才最大程度的支持。”
解决临床问题最终要让患者获益
“第一批入选者平均年龄35周岁。”张晓亮清楚,在医院里,青年人才往往身兼医生、教师、科研工作者三重身份,压力比较大,人才计划就是希望能激发年轻人创新活力和积极性,“这种阶梯式的人才培养制度,为青年人才树立了成长路标,给他们更大的成长舞台”。
岳东升入选卓越创新人才,获得了连续5年、每年100万元的科研经费支持。他目前的主攻方向是肺癌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正在开展围手术期靶向及免疫治疗临床研究,比如通过更精准的术后辅助治疗,进一步延长患者的无疾病进展期,让疾病复发的时间推迟,甚至不再发展。
岳东升见过形形色色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脑子里积攒了很多临床上尚无答案的难题,渴望通过大量科研找答案。此前,他和团队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同行中获得广泛认可和应用,获得过“中国抗癌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科学家奖”等。而他始终认为,“科研要解决一些亟须解决的临床问题,而不只是简单发一篇文章。”
“我们要让真正优秀的年轻人拥有更大的舞台,有更多获得感、自豪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最终患者是最大获益者。”张晓亮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5月16日 01 版 【编辑:何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