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5 21:08:22 来源: sp20241215
7月的青海,天高云淡,气候宜人。在西宁市湟源县日月藏族乡兔尔干村,一处用夯土墙、生土砖筑成的聚落颇具地方特色,房顶上密布的太阳能板则让这处聚落多了一份“科技感”,不少游客和参观者慕名前来打卡、住宿。这便是“日月山下24个庄廓”(以下简称“24个庄廓”)的青海特色民居,是2015年台达杯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的建设项目,也是海峡两岸人士共同参与建设的绿色建筑成果之一。
这处聚落如何体现竞赛绿色环保的理念,如何更好地让低碳科技走进生活、惠及民生?日前,台达杯竞赛首次开展实地研学活动,来自海峡两岸建筑专业的专家学者、师生及媒体记者走进“24个庄廓”,了解大陆绿色建筑的发展及乡村振兴的成果。
助力乡村振兴
永遇乐、满庭芳、伴云来、闲中好……进入庄廓,一栋栋名字充满诗意的建筑,让研学团队成员不禁放慢脚步,细细观摩。建筑采用当地土石材料,用厚厚的夯土筑成,新旧墙体质地协调、刚柔并济,传统与现代融合,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而玻璃窗、煤火炉、太阳能板的搭配,则让大家看到了传统聚落里的科技元素。
几天的考察参观后,研学团队分析了当地自然、人文环境,理解相关绿色技术及应用方式,整理了兔尔干村村落规划、景观、民居、文旅建筑的有关资料,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其中如何通过绿色建筑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是大家重点关注的领域。
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青海分院院长商选平介绍,“24个庄廓”缘起于2012年兔尔干村的农牧民易地搬迁规划,通过台达杯竞赛收获了多个特色方案。实际建成后作为民宿来运营,招收了村民在其中工作及为民宿运营提供配套服务,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值得一提的是,“24个庄廓”的建成,也促成兔尔干村成功获批国家第二批特色小镇及首批全国重点旅游村,吸引了更多的投入,使老村的基础设施和传统风貌逐步提升。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仲继寿指出,竞赛成果落地,不只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更带动改变当地农牧民生活方式,呼应乡村振兴战略,守住了村民的乡愁,传承了当地汉藏传统文化。“此前我曾多次到台湾考察绿色建筑,岛内绿色建筑的先进理念、对百姓日常生活的积极影响以及设计师们的专业素养,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推广低碳节能
参访中,团员们明显注意到,这座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特色聚落充满了绿色低碳的理念:日月藏族乡一带,全年近3000个小时的日照时间带来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因而屋顶的太阳能板能够充分发电,在解决民宿日常用电之外,剩余的发电量可以并网出售;建筑南向的空间采用阳光房式的设计,目的是让阳光充分照射,在冬天时驱走严寒;厚重的夯土墙有利于保温和隔热,达到夏季凉爽和冬季防寒的效果。
“这是全国最先实现能源自维持的民宿聚落之一。”商选平说,庄廓因地制宜建设,运用丰富太阳光资源,采用被动式太阳能技术,光伏发电技术、智能微电网系统等,达到了“能源自维持”。该庄廓还被列为青海省“科技促进新农村建设计划”项目,是科技创新支撑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推广。
作为全球电源管理和散热解决方案的领先企业,台达集团1971年成立于台北,1992年在广东东莞设厂,是较早在大陆投资的台企之一。秉持“环保节能爱地球”的经营理念,台达将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商业模式相结合,运用高效率电力电子核心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环境议题。2006年起,台达连续冠名赞助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共同推广绿色建筑及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并培养年轻设计师。
台达首席品牌官郭珊珊认为,庄廓就是科技辅助自然的很好示范,运用青海丰富的太阳能,以主被动太阳能技术,达到能源自给自足,也为青藏高原的农牧民建设新农村、实现乡村振兴,发挥了示范作用。台达将持续努力发展智慧节能的楼宇解决方案,期待竞赛出现更多优秀作品,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积极参与公益
秉承“让梦想照进现实”的理念,目前已有5个竞赛获奖作品在大陆各地建成并投入使用,除了“24个庄廓”,另外4个分别为四川省绵阳市杨家镇台达阳光小学、雅安市芦山县龙门乡台达阳光初级中学,以及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大寨中学台达阳光教学楼和江苏省苏州市中达低碳示范住宅。这些项目的落地,让太阳能与建筑集成应用的技术成果真正走进大众生活,不少项目涉及教育、养老、社区营造等领域,体现了一定的公益性。
“例如2009年竞赛的一等奖获奖方案,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完善为施工设计图,运用台达集团于汶川大地震后捐赠的1000万元人民币,协助四川绵阳杨家镇小学进行灾后重建,并于2011年落成启用。”台达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暨发言人周志宏向记者介绍,杨家镇台达阳光小学在设计、建设中,以低碳、绿色、环保为核心理念,大量采用了“被动式节能技术”,实现了夏季通风、隔热、遮阳,冬季集热、保温、隔潮的功能。同时,采用人工湿地生态处理技术,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基本实现了“零排放”。
郭珊珊表示,除了冠名赞助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台达还设立“台达电力电子科教发展计划”,促进大陆高校电力电子相关学科基础研究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推出爱地球——能源教育志愿服务项目,走进小学校园为师生传递环保理念等。“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公益活动,我们都希望与海峡两岸关注节能环保、绿色发展的人士携手合作,深入交流互动,为两岸更好的发展、两岸人民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人民日报海外版 记者 柴逸扉)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