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张“全家福”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5-01-10 18:31:11 来源: sp20250110

  图⑦至图 均为受访者提供

  “拍了这么多年,这张拼接的《全家福》是我最满意的作品之一。”坐在炕头,手捧照片,马学彦很是感慨,“大半辈子都在这些照片里了。”

  薄薄的五张相纸,承载着马学彦一家人30多年的岁月。

  “第一张全家福(图⑦)拍得太仓促了。那是1983年,那会我俩刚从地里出来,头发都没来得及梳。”马学彦笑着说,那天,他和妻子刚干完农活,听说屯子里来了个“照相的”,急忙抱上刚出生100多天的孩子,拉着妻子一起去拍照,就这样留下了第一张全家福。“那会拍照用的还是老式的箱式相机,一张照片7毛钱。”那是改革开放初期,农民的生活水平还没有得到显著提升。“为啥那么着急去拍照?因为我和媳妇结婚的时候家里穷,连订婚照都没拍。”马学彦回忆,那会一年能挣1000块钱就得乐坏了。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马学彦一家在种地的同时,尝试搞起了养殖,家里养了七八头牛,日子逐渐宽裕起来。

  “第二张、第三张全家福,都跟孩子有关。”马学彦指着一家三口坐在拖拉机上的照片(图⑧)对记者介绍。1999年,马学彦送儿子去黑龙江学厨师。远行之前,一家人一块拍了这张全家福。第三张照片(图⑨)则是2007年儿子和儿媳结婚时留下的纪念照。“时代在进步,那会拍照用的都是数码相机了。”马学彦说,那些年,家里的茅草房换成了砖瓦房,还买下了一辆拖拉机,从劳动强度到居住条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马学彦说,拍第四张照片(图⑩)时,儿子成家立业,小孙女也五六岁了。家里修起了院墙和大门,还盖起了一间车库。“我花5万块钱买了一辆面包车,还买了自己的第一台单反相机。后来我经常用面包车带着摄友们翻山越岭搞摄影创作。”

  没过几年,2016年,马学彦一家又在县城里买了一套房。第五张全家福(图 )就拍摄于他们一家搬入楼房后不久。马学彦笑着说,“小孙子就在楼房里出生,现在的生活真是有滋有味。”

  目前,马学彦的儿子、儿媳创业做生意,将蛟河乃至吉林的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年收入30万元以上。马学彦则与摄友们一起研究摄影创作、开展农民摄影培训,日子过得丰富多彩。“我还把家里人带动起来了。我儿媳妇现在看到有啥稀奇的东西,也会用手机去拍,还成了吉林省女摄影家协会的会员。”马学彦说。

  回看过去几十年的全家福,马学彦由衷地感慨道:“一年比一年好。现在的日子,过去是想都不敢想。”

  临近春节,马学彦一家要怎么过这个年?“我们开家庭会研究了,今年不在蛟河过年。我们打算自驾去辽宁葫芦岛,边旅游边探亲访友。谁说过年只能在屋里待着。”马学彦笑声爽朗。

  门杰伟

门杰伟

【编辑: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