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07:53:32 来源: sp20250108
袁隆平(右)和吴俊在田间查看水稻长势。 吴俊供图
不知不觉,我们迎来了第40个教师节。我很荣幸,因为今天的我也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
每年的这一天,我都会向给予我谆谆教诲的恩师们道一声“教师节快乐”。但2021年的教师节,一位既教导过我的博士生导师邓启云、又教导过我的恩师,再也没机会听到我的问候了。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那一年,他因病与世长辞,离开了他钟爱一生的水稻育种事业。
袁老师离开了,但他留给我们杂交水稻这一世界领先、彪炳史册的创新成果,还留下了宝贵的科学家精神。
袁老师是一个坚持人民至上的人。服务人民是他从事科研工作的初心。年轻时,袁老师曾目睹百姓因饥荒吃不饱饭而倒在路边。这一幕让他立志解决老百姓吃不上饭、吃不饱饭的难题。他告诉我们,保障国家粮油安全、让人民群众吃饱吃好,是农业科教工作者应牢记心头的使命。
袁老师是一个自信自立的人。他深信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上,才能筑牢我国粮食安全的“城墙”。杂交水稻技术是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一面旗帜。以他为代表的我国科研工作者,让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袁老师是一个守正创新的人。他发现了天然杂交稻,尽管当时学术界普遍认为水稻没有杂种优势。但他坚持实事求是,探求真理,最终实现了杂交水稻技术的巨大突破。
袁老师是一个坚持问题导向的人。他主持的科研项目,始终面向生产一线。他经过深思熟虑,在不同时期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科研战略。但科研从无坦途,袁老师在研究过程中也遇到了波折,甚至是巨大挫折。但他从不退缩,而是面对、分析问题,直到问题被解决。
袁老师胸怀人民,也胸怀天下。他有一个世人皆知的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我曾工作过的湖南省农科院,在他的带领下,长期坚持为亚非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和培养本土化高素质专业人才。
袁老师特别爱护后辈,提携后学。2018年,湖南省科技厅启动湖湘青年英才导师带培工作,袁老师欣然在通知文件中写下“本人乐意培养吴俊(湖湘青年英才)”。2020年11月底,我向袁老师汇报他带培以来,我科研工作取得的进展。他听后非常高兴,在我的工作报告上写下“吴俊的研究成果很好”。袁老师或许并不觉得两次题字有什么特殊,但于我而言,这是莫大的肯定和鼓励。
以上种种,是我跟随袁老师工作、学习13年的切身感受。我一直要求自己,要如袁老师一样,毕生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2022年10月,因工作需要,我从湖南省农科院调到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工作。农学院的教学主楼被命名为“隆平楼”,楼前还建有“隆平纪念园”。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深感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每年学院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重大活动,都会在隆平纪念园袁老师的雕像前举行。我们以这种特别的仪式,向学子传播袁老师的科学家精神。
未来,我的学生中一定会有人成为教师,成为农业科研工作者。我期盼有一天,我辈能实现袁老师未实现的梦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造福全世界而不懈奋斗。
袁老师,很想和您再道一声“教师节快乐”。
(作者系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
(责编:郝孟佳、李依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