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22:44:08 来源: sp20241230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
45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
“改革开放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是深邃的历史昭示,是面向未来的宣示,是科学的行动指南,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走好改革开放这条“必由之路”,不断书写改革开放新的历史篇章。
——到2020年底,各方面共推出2485个改革方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总体如期完成;
——自2017年起连续6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2022年出口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至14.7%,连续14年居全球首位;
——“一带一路”合作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10年来,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2.3%上升到18%以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超过30%;
…………
一项项前所未有的改革举措,一个个来之不易的开放成就,奏响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激昂乐章,彰显了“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之后的第一次国内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广东,第一站就是深圳。
在莲花山公园,习近平总书记向伫立在山顶的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总书记指出:“我们来瞻仰邓小平铜像,就是要表明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2012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就《决定》向全会作说明时指出:“改革开放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我们在改革开放上决不能有丝毫动摇,改革开放的旗帜必须继续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必须牢牢坚持。全党要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
今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将改革开放这场伟大觉醒引向更高境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经济总量从54万亿元增长到121万亿元,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神舟”飞天、“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北斗”组网、“蛟龙”下潜,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
经济体制改革紧锣密鼓,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活春水,社会体制改革持续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步履铿锵,国防和军队改革大刀阔斧,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改革实现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
统筹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高质量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举办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链博会,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加速形成,中国的发展成为世界的机遇;
…………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深圳考察。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后我考察调研的第一站就是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再来这里,就是要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40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也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必须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勇立潮头、奋勇搏击。”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14亿多中国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与此同时,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不论世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和意志都不会动摇。”
今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招待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前进道路上还面临很多风险挑战。”“我们要围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使经济发展更有韧性、更有活力。”
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
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开启了气势如虹、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
2020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会议审议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总结评估报告。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推进,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为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
一张负面清单,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缩影。
2018年12月,我国开始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准入壁垒大幅破除,市场活力大幅迸发。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登记在册经营主体1.81亿户,较2022年底增长6.7%,经营主体总量再上新台阶。
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到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到探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从农村土地改革到产权制度改革,从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到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顶层设计,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一项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举措陆续出台、渐次实施,很多领域的“坚冰”被打破,很多方面的“硬骨头”被啃下,改革的红利日益显现出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更加强劲。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国家深化改革,绝非易事。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蹄疾步稳”,指出:“改革是循序渐进的工作,既要敢于突破,又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确保实现改革的目标任务。”
2014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随着改革不断推进,对利益关系的触及将越来越深,对此也要有足够思想准备。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的改革方法论。
2016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责任意识,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坚定改革决心和信心,增强推进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扭住关键、精准发力,敢于啃硬骨头,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
2018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改革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改革进行到今天,抓改革、抓落实的有利条件越来越多,改革的思想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民心基础更加坚实,要投入更多精力、下更大气力抓落实,加强领导,科学统筹,狠抓落实,把改革重点放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
改革永远在路上,改革之路无坦途。
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前,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很多都是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40年前,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不失时机、蹄疾步稳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提高改革综合效能。”
2020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改革道路上仍面临着很多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已经啃下了不少硬骨头但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我们攻克了不少难关但还有许多难关要攻克。要把接续推进改革同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结合起来,围绕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战略目标任务,推进创造性、引领性改革。”
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
今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决不能刻舟求剑、守株待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具体实际开拓创新,特别是在前沿实践、未知领域,鼓励大胆探索、敢为人先,寻求有效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努力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
今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坚持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提供新机遇
一个国家强盛才能充满信心开放,而开放促进一个国家强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指出:“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如何更加积极主动扩大开放的重大命题,明确了开放战略、开放目标、开放路径、开放布局,推动我国对外开放不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这些年,我们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开放质量稳步提升。
深入实施外商投资法、持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主动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高标准经贸规则……中国开放的广度、力度、深度持续提升。
——这些年,我们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开放活力日益迸发。
今年是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10周年。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从上海起步,不断发展,形成了拥有22个自贸试验区的“雁阵”,构建起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改革开放新格局。
从推出全国第一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到上线全国第一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从创设第一批自由贸易账户,到设立全国第一家外商独资汽车制造企业……自贸试验区率先实施“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的改革推进模式,累计部署3500多项改革试点任务,充分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今年上半年,自贸试验区贡献了占全国18.4%的外商投资和18.6%的进出口贸易。
今天的中国,已成为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中欧班列联通欧洲25个国家200多个城市,“丝路海运”联通全球43个国家100多个港口,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这些年,我们坚定不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动力、新机遇。
黄浦江畔,年年举办的进博会被誉为中国扩大开放的“金色大门”。今年11月10日,第六届进博会圆满落幕,就已有近200家企业提前签约参展第七届进博会,展览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
9月,2023年服贸会共达成1100余项成果,8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政府或总部名义设展办会;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形成了458项成果,中外企业达成972亿美元的商业合作协议;11月底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共签署合作协议、意向协议200多项,涉及金额1500多亿元……一个个实打实的数字,向世界说明“14亿多中国人民迈向现代化是中国带给世界的巨大机遇”。
迈上新征程,中国开放的大门还将越开越大。
今年1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我们将坚持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提供新机遇。”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
2013年秋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提出这一倡议的初心,是借鉴古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今年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指出:“10年的历程证明,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我们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和挑战,为子孙后代创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是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推动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2020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大国经济的优势就是内部可循环。”“国内循环越顺畅,越能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越有利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越有利于形成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
2021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加强国内大循环在双循环中的主导作用,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要重视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要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增强我国出口产品和服务竞争力,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中的影响力。”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
2013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一开始就使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要认真想一想群众实际情况究竟怎样?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群众对我们的改革是否满意?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只有充分尊重人民意愿,形成广泛共识,人民才会积极支持改革、踊跃投身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开放。要坚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背后查找体制机制弊端,找准深化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加快推进民生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困难群体倾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
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5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及时调整生育政策;改造棚户区住房4200多万套,改造农村危房2400多万户,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新时代十年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兑现着“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坚定承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这方面问题解决好了,全体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国家发展也才能具有最深厚的伟力。”
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既通过提出并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激励人民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完全正确的;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今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会议阐明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指出“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强调“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 ***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定信心、开拓奋进,我们就一定能不断谱写改革开放新的历史篇章,就一定能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
(本报记者汪晓东、刘志强、李翔、李心萍、韩鑫、罗珊珊)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