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观察|党的二十大后九场区域发展座谈会,擘画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01-10 19:09:14 来源: sp20250110

  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兰州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赴地方考察调研的行程中,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截至目前,总书记已主持召开九场有关区域发展的座谈会,主题涵盖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九子落盘,布局成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阔航程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密集作出部署,为高质量发展擘画新篇章。

   (一)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

  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区域经济布局如何适应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的巨大挑战,如何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是要破解的重大课题。

  九次座谈会,聚焦的区域发展战略不同,但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条主线贯穿始终。梳理这一系列座谈会,可以看出新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以区域协调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深远考量。

  协调发展,是缩小区域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但协调发展,不是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

  中国式现代化宏伟图景中,每个区域板块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形成对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支撑,是习近平总书记谋划推动“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的用意所在。

  九次座谈会,既有对雄安新区一地的发展谋划,也有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长远考量;既围绕东北、中部、西部不同区域板块作出系统部署,也为京津冀、长三角等高质量发展重要动力源指明方向;既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探路、引领示范的排头兵,也高度重视守牢安全底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功能区……

  由点到面、由面到全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彼此衔接、相互交融,区域协同融通的信号更加鲜明。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进入攻坚期。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要求。

  九次座谈会上,粮食、产业、能源、生态、国防等安全底线进一步巩固强化,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子,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要求更加突出。

   (二)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动力

  协调发展,本质上是改革命题。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关联庞大而复杂的经济社会运行系统,需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中央和地方、行政区和经济区、城镇和乡村等诸多关系。不同区域发展战略承载不同使命,有的要先行先试、闯出新路,有的正经历阵痛、要爬坡过坎,这些都需要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动力。

  改革、开放,是九场座谈会中的关键词。

  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深度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须从体制机制上打破地区分割和行政壁垒,为一体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要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提高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

  区域发展既要协同融通,打通国内大循环,持续释放全国统一大市场充沛活力,也要联动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深度融入国际大循环。

  锚定重大改革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作出部署,并对优化区域开放布局作出安排。

   (三)坚持久久为功的方法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已主持召开四次座谈会;围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总书记分别主持召开三次座谈会;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东北振兴、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总书记均主持召开两次座谈会。

  聚焦一个战略,一以贯之、持续深入,体现了总书记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久久为功的工作方法;把握新形势新任务、针对新问题新挑战,及时作出战略部署,凸显把舵领航的思想和实践伟力。

  值得注意的是,党的二十大后,正式成立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从更高层面、战略角度、全局出发,谋划统筹各战略之间的重大政策。这一制度安排,进一步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加强区域发展战略融合集成的深远考量。

  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全面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将为更好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能。

  策划:张晓松

  主笔:安蓓

  视觉:朱思明、贾伊宁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责编:宋心蕊、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