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惠高原

发布时间:2024-11-21 22:59:44 来源: sp20241121

  “快!有一名患者受了重伤!”一天上午,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来自安徽省的援藏医生张嘉、王凯突然接到了一个紧急电话。

  为了救治这名患者,医院相关科室医生会诊后立即实施手术。经过紧急救治和为期一周的观察治疗,患者最终痊愈出院。

  “援藏医生不仅参与救治,还帮助我们提高医疗水平,为西藏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援藏医疗队。”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副主任谭相东说。

  健全制度,提升整体医疗水平

  安徽省援藏医生,山南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张科已经在山南市开展过多次急诊手术,救治了许多颅脑损伤患者。

  “过去,这类手术必须去拉萨或者自治区外才能开展,但创伤患者能得到及时救治才是保住生命的关键。”张科说。今年,山南市人民医院顺利通过国家创伤医学中心专家的评审验收。

  安徽省“组团式”医疗援藏队领队,山南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夏志强介绍,刚到西藏,他和队员们就对医院的整体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确立了以创伤等科室为代表的重点学科,制定了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据了解,去年以来,山南市人民医院有50多名医生晋升职称。目前,拥有高级职称的本地医生已有65人。

  医疗对口援藏开展以来,各地选派优秀人才支持西藏医院建设,帮助受援医院建立健全制度8000余项,诊疗流程更加规范,患者满意度持续提升。

  “以院包科”,强化专科能力建设

  拉萨市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巴桑还记得科室刚成立时的情形。

  那时,巴桑从“大内科”转到呼吸科工作。“单独成立呼吸科,对我们医院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巴桑说,最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支援下,建立了呼吸科。

  去年,一名患者因呼吸困难被送入拉萨市人民医院,并被第一时间转入呼吸科。援藏医生杨苏乔带着巴桑一起投入紧急救治,在多个科室的共同努力下,这位患者最终转危为安。

  本地医生的成长离不开“以院包科”模式的帮助。理论讲授、手术现场直播、病例分享讨论……援藏医生崔娜带着本地医生学习各项医疗技术,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本地医生张艳艳是崔娜的“学生”。如今,面对多种呼吸疾病的危重症状况,她都能和团队一起完成对患者的救治。

  在援藏干部的带动下,西藏本地医疗人才不断成长。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每年帮扶医院科室数量120多个,累计开展新项目、应用新技术4400多项,培养了4800多名本地医务人员。

  扎根基层,努力攻克疾病难题

  “大夫,我的心脏最近一直不舒服,能不能帮我看看?”不久前,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援藏医生赵逸凡接诊了一名患者。

  经过检查,赵逸凡发现患者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需要尽快进行手术。手术台上,赵逸凡带着本地医生为这名患者进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2023年7月,赵逸凡作为上海市第九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的一员来到日喀则。他发现,在西藏,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高,但本地缺乏相应的介入治疗能力。

  于是,赵逸凡开始带着本地医生在日喀则开展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手术。

  对于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德吉卓嘎来说,赵逸凡是她接触的第九名援藏医生。在这些援藏医生的指导下,德吉卓嘎的医术得到很大提升。

  “通过7年的积累,目前,日喀则市的心血管介入手术已经能在本地顺利开展。”德吉卓嘎说。

  得益于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的深入开展,许多常见病得到了有效控制。西藏已实现400多种“大病”不出自治区,2400多种“中病”不出市地,常见“小病”在县级医院就能得到及时治疗,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11日 07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